稳定币是加密世界沉默的脊梁。当所有人都在关注比特币创新高、以太坊升级时,这些锚定美元的代币却在默默承担重任 —— 撮合交易、驱动 DeFi、为整个加密经济提供流动性。
这一领域由两大巨头主导,而它们的打法截然不同:Circle 的 USDC 和 Tether 的 USDT 都在争夺 “默认网络美元” 的王座,却走了两条完全相反的路径。
战略大分叉#
Circle(USDC) 正与机构打长期战。他们是那种总是按时交作业的 “好学生”:合规优先、拥抱监管、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。Circle 花了数年时间与传统金融建立关系,在主流平台拿到合规上架,并打造出银行真正信任的金融科技通道。他们每月发布审计报告,与监管者密切合作,基本上事事照章办事。
Tether(USDT) 则像那个总能无邀请函就混进最热门派对的朋友。他们把所有重心放在流动性上,专注于让 USDT 出现在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。当 Circle 忙着讨好合规官时,Tether 已悄悄扎根新兴市场、各大交易所,以及任何人们需要快速美元通道的地方。他们的策略?快速行动、遍地布局,事后求原谅。
数据会说话。USDT 仍占据稳定币市值大头,但 USDC 在 DeFi 协议和机构场景中稳步蚕食份额。就像龟兔赛跑,只是两只动物都在全力冲刺。
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是什么#
真正的竞争并不只是谁发行的代币更多,而是 基础设施。
交易所上架极为关键。 当一家大型交易所原生支持你的稳定币时,就等于瞬间获得合法性,并且用户更容易上手。Circle 在这方面循序渐进,走正规流程。Tether 则更加机会主义,哪里有需求就出现在哪里。
企业财库集成正变得至关重要。把现金停泊在稳定币的公司财库需要最高安全与合规标准。Circle 在此完胜,他们的监管友好路线让 CFO 面对审计时有据可查。
银行通道决定了人们进出加密世界的便利程度。Circle 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带来了更顺滑的 “法币 ⇄ 稳定币” 进出金体验。Tether 的优势则在于 “币 ↔ 币” 流动性,让加密体系内部资金持续流转。
还有 链上足迹 —— 多少条区块链原生支持各自的稳定币。双方都在大力布局多链,但用户体验因链而异,取决于你想在哪条链上使用美元。
真正的杀手锏?用户体验。 手续费、交易速度、以及是否已出现在用户所在之处,往往比合规表演更重要。如果你是东南亚的一名交易员,需要快速转移价值,你可能并不在意 Circle 的监管勋章 —— 你在意的是你的稳定币能否在你使用的交易所上顺畅运行。
一句话:企业级安心 vs. 草根级流动性,两种策略各有市场。
Mitosis 的视角#
未来的发展变得有趣的地方在于:无论哪个稳定币 “胜出”(说实话,可能根本没有单一赢家),用户真正面临的难题是 碎片化。
你存在以太坊上的 USDC 无法直接在 Polygon 上使用。你在 Tron 上的 USDT 无法无缝接入 Arbitrum DeFi。用户不断面对 “哪条链?” 的头痛问题,而不是聚焦于 “我能用这笔钱做什么?”
Mitosis 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:不在 Circle 与 Tether 的战争中选边站队,而是把 “存在这里的稳定币” 变成 “到处可用的稳定币”。
借助可编程收据和跨链策略,你的稳定币变得链无关。把 USDC 存入某条链,它就能自动在多条链上工作,以获取最佳收益、最低费用或任何你想要的策略。USDT 也一样,老实说,任何稳定币都一样。
结果是:用户不再担心 “哪个稳定币在哪条链”,而是开始专注于他们真正想用钱做什么。DeFi 策略、支付、储蓄 —— 随便什么。底层基础设施负责处理所有复杂性。
真正的问题#
链上美元未来很可能出现多个 Logo:USDC、USDT,也许还有我们尚未见过的新选手。合规优先的路线会在某些场景胜出,流动性优先的路线会在其他场景胜出。
但让我夜不能寐的问题是:如果你的稳定币可以自动跨链路由,找到最高收益、最低费用或任何你想要的优化目标 —— 品牌还会重要吗?
或许真正的竞争并非 Circle 与 Tether 之间,而是 “有品牌的稳定币” 与 “让品牌变得无关紧要的基础设施” 之间。
两大稳定币巨头正在正面碰撞,但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个让用户 再也不用思考稳定币本身,而是随时随地、无摩擦地使用自己资金的人。
那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游戏。